本报讯(记者 康迎节)日前,北京市药监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多方联动、高效便捷、闭环管理、全程可溯的罕见病药品保障“北京”模式。《方案》支持建立医疗机构、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药品进口企业三个“白名单”,进一步优化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此次出台的《方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先行区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罕见病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缩短患者用药等候时间、保障品种数量,实现全程追溯。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立足“保障”,在绿色通道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充分发挥天竺综保区的区域优势,运用“保税备货”模式,实现罕见病药品“一次通关、多次出区使用”,推动由“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保障患者用药的连续性。
药品进口企业一端连着跨国药企,一端连着医疗机构,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医药企业提出申请,期望能够入选药品进口企业‘白名单’,参与到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当中来。我们将按照有关标准,加快组织推进,尽快推出首批‘白名单’药品进口企业,把罕见病药品送到患者身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医药贸易企业快速通关的核心诉求,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依托首都机场丰富的国际航运资源和天竺综保区的独特政策功能优势,创新推出了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等多项政策举措。
“我们将全力以赴保障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政策落地见效,聚焦罕见病患者需求,破解患者确诊难题,提高罕见病药品供应的进口效率和可持续性。我们也将在提升患者药品可负担性方面继续探索。”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