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综合采写
小小网格,装着“邻里小事”“安全大事”“群众急难愁盼事”。
面对居民的问题热心帮助,面对居民的困惑耐心解答,他们深入网格、融入网格,把居民的每件事放在心上,听民声、解民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格员。今天,本报记者带您走近他们。
李遂镇让群众“幸福满格”
李遂镇以“一网多效、一员多能、小事办实、难事办好”为原则,今年通过持续优化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举措深化网格化管理,打通基层治理新脉络,打造“遂网聚力,幸福满格”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能力。
网格员宛君在李庄村巡查时,发现公园内健身器材局部有些脏污,她立即联系其他网格员一起擦拭健身器材、清扫地面,为村民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休闲场所。“我们经常在村里看到网格员巡查,大事小事都管,因为有他们,我们村无论是环境还是邻里之间关系都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代艳华说。
李遂镇将全镇划分为16个三级网格、118个四级网格,明确划分网格职责,今年根据镇域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网格化管理队伍,保障群众大小事都在网格内解决。“今年我们选聘了12名本镇大学生进入网格员队伍,组建了由6名坐席员、19名三级网格员和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等在内的‘6+19+N’网格化管理队伍,充分听民意、办实事,确保将群众身边的小事儿办实、难事儿办好。”李遂镇副镇长杨淑婷介绍。8月,全镇共解决涉及基础设施、邻里纠纷、人居环境等民意诉求577件。
牌楼村网格员张满丽在巡查时发现一盏路灯不亮,她将问题上报后还排查了全村路灯,把相同问题进行了汇总。“很快村委会就安排了相关人员检修,目前村内问题路灯全部恢复照明,村民出行就不用摸黑了。”张满丽说,“从发现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杨淑婷说:“我们镇的网格员同时也是信息员、安全员、宣传员,他们每天穿梭在村内,实时了解社情,及时反映民意,迅速反馈问题。从环境巡查、入户走访到上报线索、政策宣传,多维度参与基层治理,使基层治理更精细、服务群众更精准。”
陈国英既是葛代子村的网格员也是宣传员,经常入户走访,询问独居老人的需求,并帮助检查水电气安全、房屋是否破损等,成为村内独居老人的“暖心管家”。
杨淑婷表示,李遂镇将继续强队伍、听民意、办实事,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大事小事“一网兜、小事办实、难事办好”,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创城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南彩镇面貌焕新得益“网格+环境”
在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过程中,南彩镇深化“网格+”机制,以“网格+环境”推动镇域面貌再提升。
走进水屯村,街面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怡人的村域环境得益于“网格+环境”的模式在水屯村得到有效落实。“巡查时,我们会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包括每户的房前屋后、背街小巷以及边角地等区域,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水屯村专职网格员孙岗表示,“村民有关改善村里环境的意见建议,我们也会及时协调解决。遇到我们不能解决的,上报相关部门,跟进落实。”
近日,村民反映村内汉水路的树木生长杂乱,影响美观。得知情况的网格员迅速组织修剪树枝。经过网格员们的共同努力,道路旁的树木让汉水路更加美观,为村民的出行增添了一份舒心与安全。
村民为网格员的高效行动点赞。“我们村网格员工作都特别积极,村民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一个电话他们准到。汛期,他们冒雨排查、疏通排水口,雨后又及时清理了道路上的杂物,我们出行不受一点儿影响。”水屯村村民黄瑞兰说。
南彩村的大街小巷最近有了新变化,一面面文化墙展现着乡村的民俗风情和新时代精神风貌。
网格员在走访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希望将单调的墙面改造为文化墙,以增添乡村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于是,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南彩镇调动大学生志愿者和退休党员等力量,与网格员一起开展手绘文化墙和环境整治活动。经过改造提升,村庄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彩镇副镇长章华杰介绍:“我们持续推进‘网格+环境’模式,并通过‘绩效制’奖罚+‘十分制’积分奖优罚劣,激发网格员主观能动性。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发现城市管理类问题3.8万件,整改率100%。”
南法信镇村居互查取长补短
南法信镇近日推出网格化治理新举措,通过“两个通道”整治和村居互查机制,提升村民自建房消防安全水平与网格化管理效能。
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是关乎灭火救援和人员安全疏散的“生命通道”,南法信镇持续开展“两个通道”整治,建立了常态化清理机制,网格员每天入户提醒村民清理堵塞物,保持通道畅通,印发《南法信镇村民经营性自建房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每栋经营性自建房至少配备两条疏散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做到安全疏散。
“您可以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选择在建筑内外增设疏散楼梯,或者利用相邻建筑建设疏散通道。”在东海洪村,网格员雷子龙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通过播放警示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了多户村民进行改造。
“一开始村民也不理解,经过我们几次上门宣传之后,大家认为加个楼梯确实更安全,就积极找施工队改造了。”雷子龙说,他还与村民共同商讨改造方案,确保既符合安全要求又不影响正常生活。在网格员和镇村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进行房屋改造。
南法信镇建立了村居互查机制,通过不打招呼的互查方式,推动问题即时解决。近日,东海洪村与西海洪村开展了一次网格化交叉检查。东海洪村网格员发现西海洪村部分区域存在沿街晾晒和电动车违规停放问题,及时进行劝说,告知相关人进行整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西海洪村网格负责人周军表示,交叉检查有助于学习借鉴其他村居的经验做法,也为年轻网格员提供了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和与村民的沟通技巧。通过互查互学互帮的方式,南法信镇各村居的网格化管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进一步增强。
“我们将及时总结‘两个通道’整治和村居互查机制的经验做法,巩固治理成果,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南法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牛栏山镇打通“神经末梢”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离群众最近的“贴心人”。牛栏山镇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最近,北军营村出现问题相对较多的就是房屋加装、更换保温层的事。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很多村民趁现在天气逐渐凉爽,抓紧施工。但是在拆卸保温层、清理废弃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乱堆放、占道的问题。
网格员们加大巡查施工现场的力度,提醒村民注意施工安全,并协助村民清理废弃物,确保施工安全有序,避免影响到其他村民。网格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将迅速上报网格长,由网格长协调各方资源迅速解决,形成了问题发现、上报、解决的闭环机制,尽最大努力让问题不出村。
村民王立荣对网格员的服务赞不绝口:“他们很贴心,不仅常来家里走访,还及时解决我们的难题。网格微信群也是一呼百应,找他们帮忙很方便。”
网格员们每日穿梭在村居的各个角落,除了维护环境卫生、巡查记录需要整改之处等,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前段时间,香醍溪岸社区一位80岁老人需要办理老年优待证,社区网格员杨鸽听闻后,和同事们主动上门,协助老人准备材料、填报手续,很快,就妥善办理完了。
有了这些网格员,全镇各村居的环境变得更美了,群众的生活也变得更便利,各种小问题、小纠纷减少了。
牛栏山镇网格办科长李治平表示,牛栏山镇建立了“企业荣誉网格长”机制,鼓励企业利用其资源、经验和优势参与村居网格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网格化管理增添了新的动力。
光明街道小程序接单“微心愿”
光明街道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特色网格管理服务模式,提升网格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民忧民困,让一个个小网格“幸福满格”。
光明街道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模式,创建了光明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助力网格服务再上新台阶。东兴二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取得显著成效。
这个平台有网页、APP、小程序三个服务端,网页和APP供网格员使用,小程序供居民使用。居民可以登录“点靓光明”小程序,发布“微心愿”,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认领,帮助居民实现心愿。这让网格员及时了解了居民诉求,大幅提升了网格服务效能。
7月,东兴二社区网格员范博妍在小程序上收到了一个“心愿单”:居民反映广场内棋牌桌太少,不能满足休闲需求。于是,社区网格员们立即召开协商会议、进行实地走访、征集居民意见。短短一个月,社区内就增设了新的公共休闲座椅和棋牌桌,并且更换了老旧桌椅,共35处。
“截至今年8月,社区便民电话量相比去年下降27%,居民满意度稳步提升。”范博妍告诉记者。
今年,光明街道还积极探索“警格+网格”联动网格治理模式,选取裕龙六区作为试点单位。社区将辖区片警和实管员责任区定义为警格,由民警担任警格长,2名实管员担任警格员。“警格+网格”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警格员的专业优势,组建了“蜂巢”巡查队伍,开展常态化社区流动人口、房屋出租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有效减少了可预防案件的发生,保障了社区安全。
截至目前,社区民警、实管员、社区网格员联合走访服务群众400余人,会同楼栋长等力量摸排收集矛盾线索50余条,切实实现“1+1>2”的基层治理效果。
今年上半年,光明街道发现处置问题20062件,广泛收集办理社情民意3236条,与2023年相比,问题处置能效提升了35.6%,网格化治理工作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一。
“我们希望通过网格化治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在家门口,通过每日巡查发现问题、上门走访倾听民意,深化网格服务效能,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推动网格化管理在光明街道做深做实。”光明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工作人员许晓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