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

  ■本报记者 张子燕

  4月1日,仁和中学收到一封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信中,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庙坝镇希望小学的师生讲述了仁和中学初一(10)班学生魏子翔用压岁钱为当地儿童购置手套和学习用品的暖心故事。

  信中写道:“你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少年担当’——无需惊天动地,只需一颗真诚的心……”原来,一年前,魏子翔的妈妈因工作接触到公益基金会组织偏远地区学生参加的游学活动,回家后便向魏子翔讲述了当地学生较为艰苦的学习、生活条件,与他分享了所见所感。

  当时,还在上六年级的魏子翔看到妈妈分享的照片后很受启发,提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些学习用品捐给当地的希望小学。了解到当地孩子冬天手上长了冻疮,他便购买了保暖手套寄出。

  “我们陆续寄了几次快递,也一直和当地学校的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后来发现寄快递时效比较长,魏子翔就决定将压岁钱直接捐给学校,让当地师生自己买些必备物品。”魏子翔妈妈说。

  魏子翔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希望偏远地区的同龄小伙伴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能够为他们贡献一点力量,我感到很开心。”

  魏子翔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他走进养老院,陪老人聊天解闷、运动、晒太阳。“能够让身边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开心,我觉得很快乐。”魏子翔说。

  一封云南来信,承载着跨越山海的感动,更见证了顺义少年的青春担当。培养有温度、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顺义好风气”吹拂每一寸教育的土壤,这正是仁和中学育人初心的生动诠释。

  4月7日,仁和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此事进行宣传,并在学校内通报表扬。仁和中学校长马天翔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更多‘微公益’‘善行实践’,引导学生从‘知善’走向‘行善’,让德育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每一步。”

  记者手记

  近期,顺义少年乐于助人的善行义举不断涌现。前不久,东风小学6名少年协助小区保安人员灭火的行为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报道。顺义区防火安全委员会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区精神文明办、区教委向孩子家长所在单位寄送了表扬信。

  对这些少年善举给予大力表扬,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正能量传播。告诉每一个孩子,善良与勇敢值得被看见、被称赞、被奖赏。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看到这些勇敢善良的事迹,看到善举得到褒奖,他们心中的大爱也会被悄然唤醒。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会有更多双小手毫不犹豫地伸出来,会有更多颗炽热的心主动送上帮助。

  潮白大地也将因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凝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让“顺义好风气”滋养出一片温暖而美好的文明绿洲,塑造出一座充满爱与希望的魅力之城。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

  一件好事就是一份感动

  顺义融媒面向全区长期征集好人好事线索

  期待与您分享这份温暖和感动

  共同营造顺义好风气

  投稿邮箱:syrm2024@163.com

  联系电话:6946000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关注
   第04版:公益广告
六届区委第七轮巡察完成反馈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规上企业总量增至556家
中关村三小顺义教育集团成立
北京越野上新
以时为笺:一朵花的浪漫经济学
电信诈骗新骗局近期多发 谨防上当受骗
一封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
顺义时讯综合新闻02一封跨越2000公里的感谢信 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