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级育苗中心在顺义投用
  ①育苗中心宽敞明亮。隋馨睿 摄

  ②工作人员查看试验苗生长情况。隋馨睿 摄

  本报讯(记者 隋馨睿)阳光穿过玻璃屋顶洒在李桥镇后桥村一处5100余平方米的玻璃温室中,室内的移动苗床正静静等待着第一批种苗的入驻。这里正是已建成投用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育苗中心,一个集“科技育苗+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农业地标已悄然成型。

  “这套物联网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数据异常会自动报警。”在温室中央的控制区,技术负责人王岩正对着屏幕向记者演示,“就像给种苗安了‘智能管家’,从催芽到成苗的全过程都能精准调控。”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湿帘风机系统正缓缓运转,将室内温度稳定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高压喷雾系统定时喷洒水雾,为种苗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走进育苗区,300余米长的自动播种线已调试完毕,传送带旁的机械臂正模拟着取种、点播的动作。“以前人工育苗一天最多处理2万株,有了这套设备,单日育苗量能提升到10万株以上。”王岩说,“这些苗床可以电动升降,既节省空间又方便管理,培育蔬菜、花卉种苗都可以使用。”在温室的催芽室,恒温恒湿的环境已准备就绪,再过不久,这里将孕育出一片片嫩绿新芽。

  “往后咱村也能长出‘科技苗’了!” 站在温室外围,后桥村村民张克庭难掩期待。他种了大半辈子菜,最清楚好种苗对收成的重要性。项目负责人吴波介绍,除了育苗功能,温室还规划了200平方米的参观展示区,未来将通过透明种植槽、生长周期展板等形式,向市民科普现代农业技术。

  “这不仅是一个育苗中心,更是李桥镇农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李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吕爱超在现场说,玻璃温室里的每一项设施都藏着“科技密码”——内外遮阳系统可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设备能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物联网平台让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

  目前,第一批试验苗正在这座智能温室中茁壮成长。“未来这里培育的优质种苗将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种植基地,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吕爱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关注
   第04版:公益广告
报头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市委月度工作点评会精神、学习教育有关情况等事项
首都临空产融大讲堂为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微构工场高分子材料入选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国家级育苗中心在顺义投用
导读
顺义时讯一版要闻01国家级育苗中心在顺义投用 2025-08-22 2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